电渣重熔(ESR)是一种用于重熔和精炼钢材及特殊合金的工艺,这些材料用于航空、热能和核能发电厂、国防硬件等关键应用。
该工艺的主要特征是能够同时控制凝固结构和化学均匀性,这使其区别于其他多种二次精炼工艺。 ESR 技术不仅适用于生产小重量的工具钢和超级合金锭,还适用于生产重锻锭,原锭重量可达到 165 吨。
电渣重熔(ESR)工艺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就已被知晓,但大约花费了 30 年时间才成为大规模生产高质量锭材的公认工艺。这是一种用于重熔和精炼钢材及特殊合金的工艺,这些材料用于航空、热能和核电厂、国防硬件等关键应用。
该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同时控制凝固结构和化学均匀性,这使其与其他二次精炼工艺有所不同。电熔重熔技术不仅对生产小重量的工具钢和超级合金锭有兴趣,也适用于重锻锭,原锭重量可达 165 吨。
为了简要描述这个过程,待精炼的材料首先以电极的形式获得,该电极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或最小锥度的锭。电极悬挂在一个可以以可控速度垂直移动的桅杆组件上。反应性渣浴被包含在一个水冷铜坩埚中。电极的尖端保持浸没在渣池中,渣池通过通过高安培、低电压电流加热并保持熔融。渣浴的温度比电极材料的熔点高约 200°C。
因此,电极尖端的薄膜熔化。液态金属液滴形成,穿过炉渣并在另一侧的液态金属池中沉积,该池逐渐固化。薄膜和液滴中的液态金属与反应性炉渣接触,从而得以精炼。液态金属的固化速率由熔化速率和水冷却控制。
以上是基本过程的一般描述,但发生了一些新发展。如今,短颈模具最常用来替代全长铜坩埚。电源可以是交流或直流。通过使用双线电极排列、同轴引线或低频电源,可以减少电力电路的电感。可以使用带电固体或预熔渣。
在电弧炉熔炼(ESR)过程中,由于存在一种活性渣,它本质上是 CaF2、CaO 和 Al2O3的混合物,液态金属中的硫可以迅速去除。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通常没有变化,但在 ESR 熔炼过程中可以进行微小的成分调整。然而,在 ESR 熔炼过程中去除氢是困难的。氢的含量必须通过限制起始电极的氢含量来控制。这一直是 ESR 过程的重要限制之一。
如上所述,ESR 工艺用于特殊钢、超级合金和低合金钢的再熔化。发达国家 ESR 当前使用情况的估计见表 1。
熔化类型 | 使用率 |
工具和模具钢 | 37.5 |
不锈钢和镍基合金 | 25.0 |
高强度建筑材料 | 25.0 |
超级合金 | 12.5 |
总计 | 100 |
表 1:发达国家中 ESR 过程的使用情况
电渣重熔工艺的冶金学
由于超热的炉渣持续与电极尖端接触,金属在电极尖端形成液态膜。当形成的液滴通过炉渣时,金属中的非金属杂质被清除,这些杂质通过与炉渣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浮选被移除到熔池的顶部。ESR 中剩余的夹杂物尺寸非常小,并均匀分布在重熔锭中。
ESR 的炉渣通常基于氟化钙(CaF2)、石灰(CaO)和铝土矿(Al2O3)。根据需要再熔化的合金,镁氧化物(MgO)、钛氧化物(TiO2)和二氧化硅(SiO2)也可以添加。为了发挥其预期功能,炉渣必须具有一些明确的特性,例如:
- 它的熔点必须低于要重新熔化的金属的熔点;
- 它必须在电力上高效;
- 其成分应选择以确保所需的化学反应;
- 它在重熔温度下必须具有适当的粘度。
尽管存在定向树枝晶凝固,重熔锭中仍可能出现各种缺陷,如树环图案和雀斑的形成。需要注意的是,白点通常不会出现在电渣重熔锭中。电极的树枝晶骨架或小碎片必须通过过热的炉渣,并有足够的时间在到达凝固前变为熔融状态。这可以防止白点的出现。
锭的表面覆盖了一层薄渣皮,在锻造前无需处理。重熔用电极可以在铸造状态下使用。
电渣重熔炉
多年来,设备设计、同轴电流馈电,尤其是计算机控制和调节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旨在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重熔过程。这反过来又改善了产品的冶金性能。重熔对成分偏聚非常敏感合金而言,完全的同轴炉设计是必要的,以防止杂散磁场引起的熔融搅拌。
近年来,熔化空间的保护气氛屏蔽已成为最新趋势。通过增加压力进行再熔化以提高锭中的氮含量是电渣重熔(ESR)的另一种变体。电渣炉可设计用于再熔化圆形、方形和矩形锭。
最后,在德国公司 ALD,开发了计算机控制的过程自动化:ALD 的自动熔化控制系统(AMC)。ALD 的电极浸入炉渣的深度控制基于炉渣电阻或炉渣电阻波动。使用电阻参数自动解耦了浸入深度和重熔速率控制回路,这两个回路本来会相互影响。
AMC 的好处包括操作简便,以及生产具有优良特性的铸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包括:
- 均匀、坚固且定向凝固的结构;
- 高度清洁度;
- 无内部缺陷(例如氢片);
- 无宏观分离;
- 光滑的锭面导致高锭产量。
ESR 炉基本上是一个可移动的铜模具,里面含有基础渣。渣的热量用于熔化铸锭。铸锭逐滴熔化,密集的钢水通过渣落下并在模具底部重新凝固。渣起到过滤的作用,吸收硫。此外,相对较快的重新凝固导致材料的偏析水平相对较低。结果是具有低夹杂物水平和均匀微观结构的钢(见图 1)。
铜模中的炉渣被加热并用于重新熔化铸造锭。随着铸造锭的消耗,模具向上移动,留下具有优越性能的 ESR 锭。右侧的照片是正在运行的实际 ESR 炉。
重型锻件锭的电渣重熔
在 1960 年代末,使用电渣重熔(ESR)炉制造大型锻件锭的概念得到了认可。对更大电力发电单元的需求增加,需要制造重达 100 吨或更多的锻件锭,以生产发电机和涡轮轴。ALD 在 1970 年代初投产的最大 ESR 炉,能够制造直径 2300 毫米、长度 5000 毫米、重达 165 吨的锭。该炉通过在大直径模具中同时重熔四根消耗电极来进行锭的提取,并用后续电极替换消耗的电极,必要时可以更换多根电极,以生产所需的锭重。
必须确保整个锭的横截面和长度上进行定向凝固,以避免内部缺陷,如宏观偏析、收缩孔和夹杂物的不均匀分布。通过保持正确的重熔速率和炉渣温度,可以实现直径高达 2300 毫米的锭的定向凝固(见图 2)。因此,尽管直径较大,ESR 锭仍然没有宏观偏析,另一方面,其洁净度和均匀性使其机械性能优于传统铸造钢锭。
暂无评论内容